新闻中心

山东住建成就巡礼② ▎牢记嘱托 笃定前行,全力建设百姓安居 美丽宜居新山东

发布时间:2022-12-29

1680925678145527.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百姓安居、美丽宜居”新山东已经初步形成。

从“安居”到“宜居”,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面部署、躬身推进。山东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范围,织密住房保障网络,全省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一、住宅品质不断提高,向“住有宜居”大步迈进

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出台商品房预售许可和资金监管制度、开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差别化税收信贷制度,指导济南、青岛稳妥推进实施“一城一策”试点方案。印发《山东省房地产市场风险防控预案》《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制定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和经营服务规范。

“十三五”期间,全省有 3 个项目成为全国百年住宅试点项目,8 个项目获得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25 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评定终审,其中获得 3A 级住宅性能评定项目 10 个 ;51 个项目获得广厦奖候选项目标识,43 个项目获得广厦奖,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013 年以来,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 65553.4 亿元,商品房网签面积 115 774.63 万㎡,持续保持在全国首位。商品住宅去库存化周期 16 个月,处于合理区间。截至 2021 年底,全省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41.3㎡,群众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1680925691209175.png

二、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总量全国第一

强化顶层设计,持续高位推进,狠抓项目落地,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棚改”规划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 373 万套(户),“棚改”规模总量居全国首位,共完成投资 5000 余亿元,800 余万棚户区群众实现“出棚进楼”“出村进居”。2015—2018 年,棚户区改造规模连续 4 年居全国首位。

2016 年,山东省被国务院列为“棚改”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省份。2018—2020 年,潍坊市、济南市、青岛市分别获得“棚改”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城市,各年度均获中央财政 2000 万元激励支持。山东顺应国家“棚改”融资政策调整,将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2017—2021 年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170 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206 亿元,省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 38 亿元,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注入项目资本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充分用好国家大规模增加“棚改”专项债券的政策机遇,合理确定发债项目,科学把握发行节奏,择优选择发债窗口,有序加快发行进度,2018—2021 年,省级财政及青岛市财政共发行专项债券 2516 亿元,发行规模居全国首位。

三、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全国首位,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各地以 2000 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为重点,改造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和物业用房、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机制,发展养老、托幼、医疗等服务。2019 年,山东省被列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省,其中青岛市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2020 年 3 月,在全国率先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技术导则、改造清单、标准指南等 10 余项制度,联合审批优化流程,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改造进度。聚焦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创新探索,开展“4+N”融资模式和改造方式试点,确定试点城市和项目。坚持建管并重,将物业管理模式作为改造前置条件,分类施策,引导业主自主选择专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公益型物业管理、自治管理等模式,确保改造后效果。

多项试点成果在全国推广,一个个改造项目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一个个老旧小区的“蝶变重生”,让幸福感在群众“家门口”实现了“落地生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一批)》共 13 项内容,山东 9 项入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为山东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点赞”。截至 2021 年底,全省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 9807 个,惠及居民 332.39 万户,总量居全国首位。

1680925704129208.png

济宁市嘉祥县“棚改”项目改造前后

四、住房保障量大面广,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山东高度关注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积极构建符合省情的住房供应体系,持续做好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人才住房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以特困、低保、低收入等群体住房保障为重点,实施兜底保障;以新市民、青年人为重点,实施阶段性保障 ;以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为重点,实施定向(精准)保障,逐步建立分层分类的住房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 ;加大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已开工公共租赁住房 9.7 万套,累计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住房租赁补贴 29.1 万户次。截至 2020 年 9 月底,全省政府投资公共租赁住房已分配入住19 万套,分配率达 96%。“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45 万套(间),其中 2021 年已完成开工 7.5万套。

全域推进“齐鲁红色物业”建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2020 年 7 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以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促进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指导意见》《“齐鲁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建设“齐鲁红色物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按照“1 年扩覆盖、补短板 ;两年抓规范、促提升 ;3 年塑优势、创品牌”的总体安排,每年制定任务清单,定期督导通报、开展综合评价。

2021 年,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推动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通知》,将物业服务管理纳入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倾心打造“齐鲁红色物业”品牌。

截至目前,“市、县(市、区)、街道、社区”4级物业管理体制全面建立,省、市、县(市、区)全部成立行业党组织,全省现有物业服务企业 1.13 万家,从业人员 67.94 万人,物业服务面积 26.75 亿㎡,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 86.6%,19038 个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12163 个业主委员会的党员比例不低于 60%,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 82.9%。

有“面子”更有“里子”,城市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彰显齐鲁风韵、顺应人民期盼的城市发展之路。省委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管理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让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680925726327118.png 

一、坚持系统思维,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

   编制城市规划,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制度设计,烟台、威海、日照、寿光等 4 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数量居全国第一 ;8 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累计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22 个,总数全国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309 k㎡ 扩大到 7207 k㎡,增长了 35.7%,城镇化率由 52%增长到 64%。颁布施行《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让 20 座历史文化名城、49 座名镇、72 个名村、60 处历史文化街区、2000 余处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济南、青州分别入选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城保护示范案例,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组织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城市体检”和城市品质提升评价工作,实施建设 29 个城市品质提升片区试点,总面积约 85 k㎡。

二、传承工匠精神,丰富现代城市新内涵

加快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给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先后有 24 个城市入选全国清洁取暖、“黑臭水体”整治、“新城建”、“城市体检”、海绵城市、城市更新等国家试点城市。全省城市道路长度由 4.6 万km 增长到 6.1 万km,建成综合管廊长达850 km,海绵城市面积 2 000 k㎡,规模居全国前列。青岛、济南先后建成运行轨道交通,建有高架快速路的城市增加到 7 个。城市排水管道长度由 5.46 万 km 增长到 9.08万km,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 92.48% 增长到 98.04%,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由 16.1% 增长到 47%,居全国前列。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由 7.6 亿㎡ 扩大到 18.3 亿㎡。城镇燃气管道长度由 3.7 万km 增长到 9.4 万km,位居全国前列,储气能力由 1257 万m³ 增强到 3681 万m³,燃气普及率由 96.9% 增长到 98.9%,基本实现“镇镇通”。

三、下足绣花功夫,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

积极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力量,全面深入开展城管执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截至 2021 年底,全省城管执法人员达 17013 人、协管 15667 人。出台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城市照明等 16 个城市管理标准规范,全省 94 个市(县)实现数字城管系统全覆盖,城市管理法制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统筹推进城市增绿攻坚和绿化品质提升工作,实施城市“绿荫行动”“绿道建设三年集中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增城市绿地面积 7.96 万h㎡,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 37.34 % ;新增城市公园 730 个,新增公园绿地面积 2.38万h㎡,公园绿地面积达 8.74 万h㎡, 居全国各省(市)第 2 位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7.38 ㎡,居全国前 5 位 ;建成城市绿道长度 5408.77 km ;2019 年,实现全省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目前,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达到  60 个,国家园林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大力推进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2015年,全省 132 个县(市、区)实现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2016 年,首批通过中央 10 部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 ;济南等 3 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所有县(市、区)全部启动垃圾分类工作 ;2022 年 3 月 1 日,《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管理进入强制分类时代。

1680925752903458.png

2021年8月4日,济南市城管局城肥清运管理一处女子清疏班3名女队员在裕园社区一居民楼前作业

增“颜值”提“气质”,村镇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以农村危房改造、改厕、改暖为主攻方向,持续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生活条件。

一、脱贫攻坚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2012 年,山东首次被纳入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把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尽锐出战,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整合力量资源,统筹打好时间、速度、质量、安全等“组合拳”,集中资源打赢“危房改造攻坚战”。

坚持精准排查识别、精准分类实施、精准技术服务,探索形成并推广了“五个一批”的保障方式,即修缮加固一批、原址翻建一批、赡养安置一批、收地安置一批和兜底安置一批,有效推动了改造工作顺利实施。突出源头管控,狠抓工程质量,组织编制《农村危房改造建筑设计图集》,发布《危房改造加固技术导则》,制定发放《农房危房改造及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手册》,对改造后的房屋进行监督验收,确保改造一户、合格一户、满意一户。

2019 年,采取抽调技术骨干力量或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等不同方式,对全省 104 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全覆盖鉴定,建立“省、市、县、乡”4 级工作台账,通过鉴定结果挂牌上墙、鉴定资料建档管理等形式,逐户标明房屋鉴定等级。

2020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山东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成立了 16 个挂牌督战帮扶工作组,对各设区市采取“一对一”挂牌督战。同时组织各地依靠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面完成 47.4 万“国标”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核验工作。

截至 2021 年底,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53.5 万户,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 15.9 万户,有力托起贫困群众的“安居梦”“小康梦”。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润晓带队的省派莒县乡村振兴服务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村镇建设处一级主任科员李道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二、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

率先在省域范围内启动农村改厕,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严格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要求实施改厕,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 1097 万户,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建设改造自然村公厕两万座。区分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域,采取“4+N”不同方式,分类推进农村改厕整体提升,90% 的县(市、区)实施规范升级,累计设立农村改厕服务站 4378 个,配置抽粪车 7315 辆,配备抽粪队伍 9450 人,逐步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创新性颁布实施改厕产品、施工、验收、维护、防冻等地方标准,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农村改厕地方标准体系。制作改厕科教电影在全省农村进行播放,组织各地印发张贴农村改厕宣传挂历 474 万张,培养引导群众卫生如厕习惯。2018 年,全国农村改厕现场会在淄博召开。2019 年以来,新泰市、临沭县、东营区和寿光市改厕管护利用典型经验和无棣县和胶州市改厕经验做法先后在全国推广,省鲁统市场调查中心在全省开展农村改厕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连续 3 年群众满意度保持在 95% 以上。

 1680925764183584.png

岛西海岸新区“棚改”项目——燮里安置区改造前后

三、农村地区取暖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清洁取暖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协调会、调度会,成立清洁取暖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市完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科学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督导。

坚持“以气定改、以电定改”方案。2017 年以来,先后有 718.15 万户农村群众告别了“烟熏火燎”的老传统生活方式,开始享受“环保整洁”的新生活,实现了千年取暖方式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重大转变。阳信县被授予“中国北方农村清洁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称号。海阳市首开核能“供热先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2021 年,山东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 196.3 亿m³,同比增长了 14%,创历史新高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投入129.5 亿元实施农村配套电网改造 ;出台《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建设验收和运行管理指南》,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双安全员”制度,建设了让群众满意的工程。采取“中央、省、市、县”4 级“抬轿子”的办法,引导各级加大投入,采取补气量、补电量的办法,优化运行补贴机制,确保建得成、用得好。

四、小城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为促进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山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省级财政先后投入 50 多亿元扶持资金,每年拿出近 34 万㎡ 的用地指标用于示范镇建设,并在扩大财权、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引进等多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大力支持。

“十三五”期间,在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基础上,创新性地启动了“小(城)镇建设示范提升行动”,即“1310示范工程”。自提出后,到 2020 年 , 培育了 10 个新生小城市试点、30 个重点示范镇、100 个左右的特色小镇。通过扶优扶强、示范带动、梯级培育,探索形成城乡融合对接、头部城镇引领、特色城镇支撑、设施服务配套、改革赋能治理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近年来,小城镇空间布局得到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强镇格局得到持续稳固,2012—2021 年,山东省全国百强镇从无到有,建设了 6 个,全国千强镇由 49 个增加到 66 个,部分重点示范镇的城镇规模、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套基本与县城相当,全省小城镇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由“做大”到“做强”,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省政府专门召开建筑业改革发展大会,以做大、做强、做优为导向,加快推动建筑业壮大规模、提质增效。

1680925776154177.png

临沂市蒙山大道祊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工程

一、建筑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山东成功入选国家建筑业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7〕19 号文件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十六条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多个政策扶持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达到 11.5 万亿,实现增加值 4.4 万亿,10 年来稳居全国第 2,占全国建筑业增加值的 7.8%,占全省 GDP 的 7.2%。全省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 54 家、一级资质企业 712 家,位居全国前列,从业人员超过 300 万,劳动生产率达 53.5万元 / 人。

二、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

山东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投产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 232家,争创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7个、产业基地34个,创建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县)15个、产业基地121个、示范工程120个,形成全链条产业能力。获批开展国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2019—2021 年建设试点项目面积340万㎡。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山东省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认定建筑节能技术产品 7255 个,获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产品 123 个,培育发展新型建材企业4207家,年产业值达 1720亿元。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7.55亿㎡,新增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 1.48亿㎡。建成节能建筑面积 12.14亿㎡,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5.86亿 ㎡,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22亿㎡,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面积 110.42万㎡。2021年以来,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 5092.1万㎡,同比增长 24.8%,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7.6%。

三、勘察设计水平显著提高

全省现有勘察设计企业 1776 家,数量居全国第 2 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注册执业人员分别达到 24.6 万人、13.6 万人和 4.2 万人,分别居全国第 7 位、第 5 位和第 4 位。新增两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9 名全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推动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定期组织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举办“山东设计·大师讲堂”活动。205 个项目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奖,汉峪云鼎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一批优秀项目落地实施。在全国率先推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实行数字化联审、“阳光图审”,推行施工图审查信息“五公示、三报告”。

既“快”又“好”,住房和城乡建设重点领域改革按下“加速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山东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从300余天缩减到100个工作日以内。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从112项减少至48项,减少率57%。推出10张主题式审批流程图和120余条改革措施。

近两年的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指出,山东企业对投资项目审批提速、获得用水等满意度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分阶段联合验收等20余项经验在全国推广。将95%的省级权力下放,指导承接部门完善办事指南、规范许可实施、优化审批服务。

深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放试点改革,4 大类、168 项部批资质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就近办结”。实施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加快推行网上审批流程,省级许可事项证明减少40 项,审批时限缩减了90%以上,即办率达60%。推动水、电、气、暖、信联合报装,实现不动产登记和水气暖过户协同办理。

二、生态环保持续加强

借力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全省“1+1+8”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排查整治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环保突出问题,如期完成各项整改任务。狠抓建设扬尘治理,规模以上房建、市政工地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纳入监管的 33282台渣土车全部实现密闭运输 ;累计排查整治高速及普速铁路沿线环境问题 5.08 万个,有力保障重点高铁线路通车和铁路沿线安全。

建成运行生活垃圾处理场(厂)112 座,处理规模约 8.76万t/d,焚烧处理率达到 90% 以上。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331 座,污水处理收集率达98.2%,位居全国前列。年污泥无害化处置量104万t,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以上。设区城市166条“黑臭水体”全部通过“长治久清”评估验收,县城(县级市)104条全部完成方案编制和工程整治。

三、质量安全基础持续巩固

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质量终身责任制,工程质量“两书一牌”实现全覆盖。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覆盖率超过 90%,“先验房、后收房”试点成效良好,作为质量考核典型案例和便民利民好做法上报国务院。累计创建省优质结构工程 3986 项,评选工法 5342 项,发布 QC 小组(质量控制小组)优秀成果 2214 项。创建鲁班奖 87 项、国优工程 265 项,数量居全国首位。

2021年度,山东省质量考核晋升A级等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降至 0.104 %。全面加大城镇燃气安全监管力度,扎实抓好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率先在全国将用户端的安全设施更新维护作出法规约束,2021年全省完成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长度 321.7 km,整改 412 处建(构)筑物占压隐患,1345.6 万管道居民用户用上了更安全的连接软管。

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国第一个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充分肯定。全省累计调查房屋建筑 8296 万栋,占全国总量的 13%,调查量居全国第一。先后承担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大会战”试点、“一省两市”试点评估与区划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任务,创造了“山东速度”“山东经验”。

                                                                               供稿: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

 

 

 


0531-87080801/02/03/05/06/07/0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五路小纬四路46号(省住建厅北一楼)
邮箱:sjskjxh@jn.shandong.cn

鲁ICP备2020039468 技术支持:品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