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4年全国两会代表们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19个提案

发布时间:2024-03-11

全国两会期间,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界代表纷纷就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议题提出建议,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以下为不完全相关汇总,供各位读者参阅:


1、鼓励医药创新研发,允许企业一定时间自主定价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

只有加强创新药自主研发,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才能让国家在医保谈判中占据主动,把定价权和医疗卫生战略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创新药定价上,允许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比如5年内)自主定价。在医保谈判与支付上,突出临床价值导向,制定合理报销价格,提高报销标准。对已纳入国家医保的创新药,适当延长谈判周期,把新增适应症自动纳入报销范围,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患者受益。在使用上,对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的国产创新药,优先采购应用,畅通进院通道,不列入“药占比”考核,促进创新药的价值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荣昌生物董事长王威东:

建议实施创新药定价保护机制,对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强的创新药,特别是同类首创、同类最佳的药品,给予企业进入医保目录后5-8年的价格保护期,新增适应证也以“零降价”方式进入医保目录,便于收回研发成本,保护新药研发及开拓新适应症的积极性。


2、医保支付兜底创新药,完善创新医药生态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

建立以成本为底线、价值为基础、创新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给予创新药合理溢价;规范药品市场价格体系,促进医药创新可持续发展;创新医保支付方式,以合理价格惠及广大患者;完善基本医保对创新药的准入报销政策。改革现有以支付能力为基础“一刀切”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的管理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

提出实行创新药的医保支付价和药品市场价分离机制,降低创新药进入医疗机构的制度性门槛,以充分竞争后的市场价格信息为医保支付价的谈判提供合理支持,以目录内替代药品的医保支付价作为创新药的临时支付标准,提供公平的价格竞争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格价保密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谈判药品的医保支付价格保密机制。

向公众公开市场价;企业自主选择是否公开协议采购价和医保支付价;完善谈判药品采购协议中的价格保密条款,包括保密内容、保密对象、保密期限、披露方式、泄密责任等,实现医保部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医疗机构以及药企共同执行保密规定。


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扎实的创新作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安:

建议充分发挥好全国重点实验室、产教融合平台等高能级平台的作用,聚焦植入性器械的高质量创新和规范管理,打通全链融合创新,实现从“跟跑”向全球“并跑”,甚至在若干关键领域“领跑”,实现关键植入器械高端产品自主供给,从根源上破解该领域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难题。

建议大力度推进以临床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把我国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人口优势真正转变为创新优势,推动形成一批具有世界话语权面向临床问题的高水平临床研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先技术和领先项目,更加自信地逐步走向世界医学学术舞台中央。


4、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刘思德:

强化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

一是加快研究出台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指引或管理办法,明确概念验证平台的建设布局、管理模式和政策措施,引导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建立或联合建立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概念验证平台。

二是对概念验证平台给予创建、运营补助。对获批创建的概念验证平台,省级财政资金给予一次性补助;开展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运行评估,对于运行情况良好的,给予评估后补助。

三是建立概念验证项目市场化遴选机制,改革传统专家打分评优的项目遴选方式,组建由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重点围绕项目的技术突破性、成果可转化性和未来市场潜力方面,采取项目路演等公开竞争方式进行遴选评价。

加强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的科学引导

一是借鉴天津模式设立概念验证平台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科技专家、企业家、创投家、法律专家、安全及环境评估专家等各界专家作用,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进行分类指导,为概念验证平台的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等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推动概念验证平台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是强化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的科普宣传,如定期开展互动交流研讨,总结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等,推动各类创新主体深入了解概念验证平台的作用功能、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鼓励概念验证平台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建设模式。

三是引导概念验证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涵盖成果转化带头人、专业技术经理人、知名专家等在内的专业化运营管理人才队伍。

设立专项资金实施概念验证资助计划

一是设立省级概念验证资助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概念验证资助计划,对具有市场化潜力的基础研究成果,给予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研究接续支持,推动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成熟度和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成果,加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二是实行概念验证项目全国申报机制,面向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征集概念验证项目,择优予以资助,推动更多优质概念验证项目落地转化。

三是支持概念验证平台设立种子基金,资助一批概念验证项目,并对纳入政府概念验证资助计划的项目进行跟投;鼓励概念验证平台参加或举办各类创业孵化活动,支持获得概念验证资助的科技成果进一步获得风投等创业支持。


5、加快建立科技成果估值规范国家标准和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

建议加快建立科技成果估值规范国家标准和平台。

一是加快研究建立科技成果估值规范国家标准,推动解决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科技成果估值的制度性问题,开展科技成果估值的方法、模型和技术研究,保障估值的科学性、实用性,形成科技成果估值规范的国家标准。

二是加快建设国家级科技成果估值平台,鼓励具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参与平台建设,形成科技成果及交易信息汇交机制,为科技成果科学估值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强化科技成果估值专业机构建设,组织开展科技成果估值改革试点,充分发挥12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3家技术交易所的专业平台作用,加紧探索完善实用的科技成果估值制度、规范和流程,尽早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估值方法并推广应用。


6、加快成立中国技术经理人协会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

建议联动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支持,加快成立中国技术经理人协会。由中国技术经理人协会对各省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同时,他呼吁制定行业执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强化行业自律规则,加强合法合规教育;还建议出台多方位激励措施,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理人才提供鼓励与保障,引导更多复合型专业人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


7、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

对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目前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还不够,相关人才也存在缺口。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属于复合性人才,他们不仅要能理解科研、理解技术,也要看得懂企业需求,能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讲明白科研成果,把双方串起来,因此要特别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以更好推进实验室成果的社会化利用。


8、推动成果转化,实现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转换思维,重视高价值专利涵育,从重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先进性转向重视市场需求,从源头筛选研究方向。要发挥政策引导,创造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科研重心从发论文评奖项到运用于临床诊疗,推动突破性研究创新。要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研发与临床的互动机制,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高校、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的创新能力,攻关“卡脖子”“填补国内空白”等关键核心技术,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合作,构筑竞争壁垒,早日实现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

打通“政、医、产、学、研”协作通路。要立足长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及布局,科学规划管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比重,一路小跑提升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整体水平。要探索医、产、学、研合作途径,在坚持医疗反腐、保护各方知识产权的同时,建立有效合规的多方主体参与的创新模式,营造健康协作环境。

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价值,避免重数量轻质量。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经验,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制定完善通用准则、细化具体领域的评价标准、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行业标准、建设诚信体系等,搭建政府引导、机构评价、市场调节的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引导高质量成果产出。

构建高水准的专业科技服务体系。当前,临床专家的日常医疗任务重,而实现原始创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建议设置有交叉学科背景并具备实践经验的专门人员协助支持。另外,建议增加创新服务机构,目前此类机构多聚焦于知识产权、创投路演、企业咨询等方面,只有少数机构建立了概念验证中心、具备中试生产能力、提供医工交叉人才教育等,要鼓励机构提供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体系。还应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中早期研发,加大政府基金投入,支撑高技术壁垒属性的高端医疗器械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9、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一是坚持系统理念,持续优化药物研发环境。建议在进行国家药品监管制度顶层设计时,既要保证监管的科学性,又要统筹群众利益、产业发展;既鼓励创新,又正视我国制药产业发展的阶段和实际,对企业创新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是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切实奠定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根基。建议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国家平台上给予民营医药龙头企业单独申报通道,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建议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中提升企业专家比例,提高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项目比例,探索建立重点科技型企业成果和科研项目直报渠道,给真正具有创新实力和能力的企业更多政策倾斜。

三是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集中最优势资源,组织国内最顶尖、最资深、具有最强优势的单位组成最强“战队”,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搭建起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成果转化桥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的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此外,我国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上游开展基础研究,明确下游承接转化的责任、目标、验收标准以及产生效益对上游研究的补偿机制,同时建立基于专项目标达成的专项退出和纳入机制,有效疏通从创新源头到产业转化的堵点,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四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等政策,保障发展可持续。建议充分考虑创新药的特点,在市场准入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环节通盘考虑,予以整合解决。


10、加快形成高端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

一是通过专项计划支持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建设,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高校院所为支撑,以创新平台为承载主体,推进政、产、业、医、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发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二是构建中国医药企业创新评价体系,编制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质量和研发支持等全方位引导医疗器械产业创新。

三是以政策引导相关主体以股权并购等方式参与重点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建设,带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多元协同和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四是以创新驱动、资本驱动、要素驱动,重点突破一批国产化率低的高端整机设备、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加快发展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五是面向老年人群、慢病人群、乡村地区的大健康管理需求,加快发展适宜的人工智能、可穿戴、精准监测、康复辅助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11、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韩峰:

建立由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共同参与的政策研究与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高校教师围绕产业需求进行研究选题;完善高校科研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将成果转化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职称评审导向。


12、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徐佐:

建议坚持市场主导。建章立制激活市场化资金,完善多元化股权退出制度,提高社保、保险资金另类资产配置比例,并适当拓宽试点科技银行的信贷资金投向。建立标准体系。构建科学化标准,建立第三方专家评审机制,鼓励高校建设科技金融交叉学科。完善政策支持。多措并举推动桥梁式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及抵质押制度,健全知识产权证券化配套法律制度,完善风险共担机制,为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提供税收激励。


13、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

以现有科技金融试点产品为基础,逐步形成体系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服务方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比如,引导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创新性债券品种,适度放宽集合债发行主体资格等。


14、打造世界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优选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马一德:

他建议,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定价优势,打造成为世界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优选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将其转化为在全球知识产权贸易中的定价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在国际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中赢得优势。


15、大力培育中小企业高价值专利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

一方面大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高价值专利源头供给。比如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确保研发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促进高价值技术成果的产生。

其次,要积极发挥政府部门集聚创新资源的作用,如鼓励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引导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再者,要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树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中小企业要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让中小企业快速获益成长。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推进实施专利布局,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其中包括:制定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核心产品技术在进行研发阶段,就要开始专利布局,形成“1+N”的专利组合;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海外专利布局,让专利先“走出去”等。

此外,建立健全高价值专利管理、运营和转化全过程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专利价值。例如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引导中小企业制定科学的专利战略和规划;加强多方联动,实现中小企业价值优化。在专利运营和转化过程中,要注重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专利运营的风险管理和评估,确保专利运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16、推动政策落实形成更紧密的协同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

提出科技成果转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推动政策落实形成更紧密的协同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研究、开发、商品化转化、产业化等多个环节,涉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要素,对应着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这些环节能否衔接好,各要素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否顺利地进行。


17、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

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几个核心环节,首先是市场定位与需求分析,在研发初期就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明确技术应用的行业领域、市场规模和竞争态势,确保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再者,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创新链条的有机衔接。此外,还需要金融支持和政策引导。例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并通过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18、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是一类复合性的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

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环节,目前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还不够,相关人才也存在缺口。大多数从实验室诞生的科技成果需要经过中试放大验证才能应用,中试放大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是一类复合性的人才,他们不仅要能理解科研、理解技术,也要理解企业需求,能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讲明白科研成果,把双方串起来。


19、院士要带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党委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

院士是学术水平最高的科研工作者代表,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如果院士带头去做科技成果转化,必定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如同自己所在的长春莲花山院士科研产业园,以院士为引领,培养了一批成熟的科研团队,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0531-87080801/02/03/05/06/07/0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五路小纬四路46号(省住建厅北一楼)
邮箱:sjskjxh@jn.shandong.cn

鲁ICP备2020039468 技术支持:品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