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晰基本思路,打造高标准智慧平台
(一)聚焦总体目标,提升平台能级。以提升建筑施工本质安全水平为目标,综合运用物联网、遥感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集危大工程动态管控、智能预警、人员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推送于一体的智慧平台,聚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立足“早”,推动监管重点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通过视频AI、塔吊黑匣子、深基坑监测等技术,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数据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对不稳定因素、异常数据超前预警,实现隐患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二是立足“智”,推动监管方式由“人防”向“人防+物防+技防”转变。完善工地物联网和自动化监管设施,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信息自动传输、AI自动分析、隐患自动预警,构建起“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双控体系。三是立足“全”,推动监管效能由重点监管向全流程、全时段、全覆盖监管转变。项目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后,即纳入智慧工地平台监管,全方位、全天候对施工现场进行不间断监控,系统数据实时更新,实现安全监管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
(二)把牢基本原则,力求实用管用。一是政企联动,压实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属地引导、企业参与,充分发挥行业主管监管作用,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通过强力监管倒逼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二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综合考虑各方实际需求,优先在安全施工、危大工程、扬尘管控、人员管理等环节应用,由点到面拓展延伸,稳步推进,确保年底前各区市平台建成并与市级平台连通,所有在建工地实现智慧监管全覆盖。三是端口开放,互联互通。以技术导则、建设指南、标准规范为引领,统一技术要求,开放数据端口,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管平台相互兼容、互联互通,杜绝数据壁垒,提高运行效率。
(三)坚持高标定位,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多方比选方案。以“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为定位,邀请深圳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多家高水平专业机构参与方案设计,经省、市专家多轮审查论证,形成了科学完备的建设方案。二是“1+5”专班推进。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下设政策研究、软件开发、硬件集成、项目观摩、指挥中心建设等5个推进组,任务细化到月到周、责任分解到组到人,每天一调度、三天一碰头、一周一例会,争分夺秒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快出成果、早见成效。三是加强培训和应用推广。组织全市监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开展线上培训、专题辅导,安排专人负责平台联合调试,实时满足企业对接需求。截止目前,全市接入在建工地785个,占总量的80%以上,录入(超)危大工程261项、各类起重机械设备1076台;249个工地接入塔吊监测设备717台,512个工地接入视频监控设备、1744路,658个工地接入扬尘监测设备669台,建立安全培训台账5175条、70213人次。
二、完善功能架构,打造立体化智慧平台
从信息归集和共享应用入手,构建“一库”“一图”“两级别”“三应用端”。
“一库”,即大数据库。通过物联网硬件自动收集数据信息,实现工地现场“人、机、料、法、环”数据全覆盖,对沉淀形成的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形成隐患问题数据库,辅助开展安全生产决策研究,推动项目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变。
“一图”,即智慧监管一张图。集成全市各类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数据,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形象化展现,形成全市智慧监管“一张图”。行业监管部门可随时调度具体点位数据信息,便于日常监管、问题定位及事故救援。
“两级别”,即标准级、提升级两个智慧工地建设级别。标准级包含人员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机械设备管理、危大工程监测等7大类19项具体内容及应用场景要求;提升级在标准级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和施工需要,配备更多智能设备,拓展深化相关应用,涵盖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绿色施工等5大类47项具体内容及应用场景要求。
“三应用端”,即项目端、企业端、监管部门端。项目端可以接收施工现场的预警监测数据及行业管理部门的通知公告、整改和处罚意见等,实现隐患问题实时发现、即时整改。企业端可对本企业所有在建项目实时监管,掌控各工地现场信息、隐患预警和处置结果等,有效防止企业和项目安全管理脱节。监管部门端可查看辖区所有项目数据信息,全天候智能预警质量安全及施工隐患。
三、强化全程管控,打造闭环式智慧平台
全面打通工程、人员、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重点关口,实行全过程监管、全流程管控,形成了超前预警、及时报警、现场处置、整改落实等闭环管理机制。
(一)工程监管闭环。在监测预警环节,平台覆盖省厅发布的65项各类型各等级风险隐患,超前部署预防措施,自动感知异常数据,发现隐患问题实时预警警示,引导工作人员快速定位隐患位置。同时,平台定期对项目重点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并生成报告,供企业重点防范。在整改落实环节,建立政府与企业、施工现场与监管现场高效联动模式,实时跟踪风险整改处置进度,整改落实情况在线反馈、在线检查、在线销号,形成闭环式精准整改链条。在监督执法环节,借助AI技术自动远程识别违规行为并保存图片,供执法人员取证使用,结合“三级管控”架构进行分层级监管。即,当工地现场发现违规行为后,企业立即现场处理,属地主管部门对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的跟踪督办、限时整改,市级主管部门对问题隐患整改情况和区市属地监管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考核。针对危大工程,平台在实现工程备案的同时,加强专家论证、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记录等过程留痕管理,对深基坑等监测频率高、监测难度大的工程,实行24小时视频监管,向企业开放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等监测数据,便于企业管理、部门监督。
(二)人员管理闭环。严格实行筑行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在线监督作业人员出勤情况和管理人员在岗情况,对关键人员出勤情况较差、整体出勤率较低的工地进行重点监督。加强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认定,对接山东省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认定服务接口,拉取“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数据,解决了外省作业人员资质认证难的问题,确保塔吊操作工、安装拆卸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身份的合法性、专业性和可靠性,从人的方面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率先对接“山东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在银行开设企业工资专户,提供工资保证金、 工资发放的过程监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设备管理闭环。对重大机械设备实行备案、安装、使用、拆卸、注销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监管,所有信息在线可查可追溯。突出加强备案和检修记录比对,对需定期检修的设备,定期向责任人发送检修提醒,如责任人逾期未检修,平台将发送预警信息,并提醒主管部门督办。加强设备全过程监测,特别是在遇到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时,能够结合吊钩可视化监控,在无吊重的情况下进行远程关闭,避免事故发生。
(来源: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0531-87080801/02/03/05/06/07/0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五路小纬四路46号(省住建厅北一楼)
邮箱:sjskjxh@jn.shandong.cn
鲁ICP备2020039468 技术支持:品哲科技